close

攀登山岳

中寮山
   中寮山,海拔421公尺,以山上的電視台或電台的轉播站而聞名,整個高雄地區和高屏平原,以及嘉南平原南部都是它的涵蓋範圍,尤其是三家無線電視台,在山上都有轉播站,中寮山雖然不算高,但它的地理位置卻非常優越,因為它是玉山山脈深入高屏平原的餘脈,四周除了東北角和東部中央山脈外,再也沒有其他阻礙,西望大崗山,南接佛光山、觀音山,漸次降為平原,玉山山脈就此隱沒。

  中寮山幾乎不用「登 」,因為公路貫穿整個稜線,許多人都趨車到山上賞幽,健行的方式上山也很受歡迎,沿線風景清幽,公路延稜線而上,西側的「月世界」惡地形是最吸引人的景觀, 甚至大、小崗山也在眼前。有公路從燕巢貫穿中寮山而過,和中寮路接在一起,可以選擇從旗楠公路(21號省道旗山、嶺口段)的溪洲轉中寮路而入,或是從燕巢金山村進入,上到稜線後遇叉路右轉上中寮山。<以上摘自網路>


雞冠山
位於金山國小對面,外型獨特,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巨大扁岩層。雞冠山以山形似雞冠 聞名,海拔高度約200公尺,前後長度約一公里,寬不過6公尺,外型獨特,東北-西南走向,山勢陡峻,巍峨矗立,頂端分裂成雞冠形狀,故有「雞冠山」之 稱。然而,本地居民因其突出部份形似麒麟的尾巴,除該地區稱為「麒麟尾」外,也將雞冠山稱為「麒麟山」。其山形可說是台灣最奇特者,風水堪輿師說雞冠山有一處龍脈,行龍活躍,前方是山,右邊的山則是出陣旗;氣勢雄偉,地靈人傑,當可預見。雞冠山其實屬於「麒麟山」的東北端,由於「差異侵蝕」作用(為堅硬的石灰岩直立混合在疏鬆的青灰岩中,經過歲月的沖刷,青灰岩已被侵蝕,只剩下堅硬的石灰岩層),造成鋸齒狀的稜線形山頭,某些角度看起來像傳說中的「麒麟尾」,但遠不如我們比較熟悉的「雞冠」來得傳神。造型獨特的雞冠山,薄薄的山嶺矗立在山頂,可說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想不注意都很難;沿著步道拾級而上,除可鍛鍊腳力外,到達山頂俯視附近惡地地形,瞭望阿公店水庫,美景盡收眼底。另外雞冠山山壁的貝類、珊瑚化石、海邊植物亦提供了滄海桑田、造山運動的證據,是一極佳的自然教育所在。<以上摘自網路>


里龍山
   里龍山位於屏東縣牡丹鄉、獅子鄉境內,是由中央山脈分出的支脈,標高1062公尺,一等三角點,小百岳排名84,山勢雄偉,是恆春半島唯一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高山,亦為恒春半島最高山, 西望台灣海峽,東眺獅子、牡丹兩鄉境內群山,天晴之際,太平洋亦可納入眼簾,是屏東縣一座優良的展望台,也是高屏縣市熱門登山路線之一。

  里龍山入口處位於屏鵝公路過楓港後往南走約1.5公里,即可見里龍山圓東庵的標示,由此轉入約2公里的上坡路就可到達龍峰寺,龍峰寺視野良好,可俯瞰楓港 部落及屏鵝公路沿海岸線蜿蜒而行的美景。里龍山登山口位於龍峰寺南側觀音像旁,由此進入林道,一路緩慢上坡,約走四十分鐘,即抵達林務局所立之「里龍山休閒區」指示牌。其附近相思樹林茂密,野花 野草散發出香味,吸引成群的蝴蝶飛舞,沿路蜿蜒而上,不遠處右側可見一山勢雄偉,峭岩垂懸,絕壁陡峭的無名峰。行走於步道內,可聞到相思樹及其他不知名矮 灌木所散發出的芬多精。途中有二處小溪谷,溪流磊石,溪水清澈湛涼,還可以抓到螃蟹及小蝦;走累了在溪谷休息,聽那鳥鳴聲流水聲,有「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之靜謐。離開第二 處小溪谷開始陡上,約半小時後到達海拔約六百六十公尺平坦之休息區。此區林木高聳,遮雲蔽日,二旁相思林隨風搖曳,涼爽舒服,還有清澈水源可泡茶、炊煮。

  最有刺激性與挑戰性的是攻上里龍山三角點,從休息區660公尺直升至1062公尺,山徑沿稜陡上,是一條健腳路線,約50分鐘即可攻頂。山上由於受強力落山風的影響,兩旁皆是低矮灌木林,爬坡時尚須借助盤根錯節的樹根使力,直呼過癮。三角點基地雖狹窄,但天候良好時視野極佳,可看見南台灣最美的一景,北邊是層層疊疊中央山脈山巒,一片翠綠,望南瞧整個懇丁國家公園均在視線範圍內;核三廠像極了二個大漢堡,台灣尾兩個突角貓鼻頭和鵝鑾鼻以及屏鵝公路上火柴盒般行駛的車輛,還有那美麗的白色浪滔,均清晰可見。<以上摘自網路>


順遊景點
泥火山、新養女湖

  台灣沒有活火山,但卻有活「泥火山」,這是斷層、天然氣湧出和泥漿混合形成向外噴發的力量,在地表間歇性泊泊噴發,泥漿黏稠度高者形成如火山錘的迷你泥錘,稱「噴泥丘」,低者形成「噴泥盾」,黏稠度更低者形成「噴泥池」,口徑特大的叫「噴泥盆」,一般泥火山高度在10公尺之下,直徑在 1公尺以內,泥漿灰黑,流出的速度隨黏稠度而定,一般溫度如常溫並沒有高溫的情形,連帶噴出的天然氣可以點燃,月圓噴發作用大時,同樣震憾古人和來者。新養女湖就是一個標準的噴泥盆,噴出物稀如黑水,所以無法凝結成丘,而形成一個水池狀分布,夾帶隆隆噴發聲,老遠就聽得到。

   泥火山出現的地方常某些相同的特徵,第一是有泥岩層的分布,供應泥火山噴發泥漿的來源;第二是有天然氣的外湧;第三是有斷層等通路,允許氣體與岩漿的噴出。

  台灣本島適合出現泥火山的地區,主要是台南、高雄及台東縣境內泥岩的分布的地區,尤其以背斜構造及斷層存在的環境最普遍。由於背斜地層向上彎曲,造成聚集氣體的環境,外型有如一個倒扣的碗。背斜構造的頂端,是受到張力的地方,容易發生裂隙,於是天然氣逐漸沿著裂隙外洩。由於泥岩顆粒小,透水性很低,因此泥漿與氣體逐漸聚合後的壓力必然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後,才能衝出地面,好像火山爆發的樣子。也因為必須累積氣壓的原因,泥火山的噴發是間歇性的。另一種可能找到泥火山的地區,是火山地區。因為這些地方常有噴氣孔的存在,只要有泥漿的供應,就能形成泥火山、泥流等地形。 

  泥火山地區的地表,附近多泥流堆積,在高度集中的降雨沖蝕後, 形成了許多惡地小地形。依照惡地地形的發育可以觀察到下列現象:泥火山噴泥形成平滑的傾斜邊坡,這種平滑坡很快就會被降雨和逕流,沖蝕成破碎地形,如淺溝、小溝及寬廣的緩分水界等。繼續下去,於是支流形成了, 從丘頂到丘底平行的溝槽及曲流,也都一一出現。故從泥火山繼續噴出的曲流,常呈曲流狀分布。 <以上摘自網路>


高屏舊鐵橋(二級古蹟)
  橫跨高屏溪的高屏舊鐵橋,建於民國三年日本時代明治年間,由日本工程師飯田豐二設計興建,建橋共費時八年之久,於一九一三年完工,以圓弧鋼骨結構為主,橋墩磚造包以花崗石人工砌成,全長一五二六公尺,是當時亞洲最長橋樑。當時建橋所有材料都從高雄、基隆碼頭藉鐵道運來,而且許多工事都靠人力完成。

  位於屏東縣六塊厝站和大樹鄉九曲堂站的下淡水溪鐵橋是促成屏東平原經濟發達的最大功臣,和屏東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當鐵路電氣化,民國七十七年台鐵重建高屏溪橋後,下淡水溪鐵橋(高屏舊鐵橋)功成身退,壯麗灰藍色的身軀挺立新橋一側,因其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目前已被列為國家級古蹟並成為大樹 鄉驕傲的地標物。
<以上摘自網路>
 

  沒想到里龍山是這麼熱門的山,感覺就像中部的鳶嘴山,每逢假日就有一堆山友朝聖而去。

  這次的登山活動是由我們越爬越厲害的淑玲小姐主辦,不止網誌上討論熱烈,信件往來也十分踴躍,於事前反覆敲定各項細節,如第一天行程往登中寮山、雞冠山,順遊養女湖和高屏舊鐵橋,當晚則夜宿陳大哥家,隔天集合時間和地點,以及最後參加人數,原本是北中山友往南登山,最後在淑玲小姐的感召之下,參加人數一發不可收拾,變成北中南大會師,當日的里龍山幾乎快被我們攻佔了。

  和將軍約好8:30於台南仁德交流道附近的賣場見面,6點自彰化出門,約莫8點抵達,車停在附近的賣場停車場,等將軍大人抵達後出發,約末9:20抵達集合地點,等待今日另4名同伴,眼看已到約定時間,將軍打電話詢問後,估計應該5分鐘內會到達,結果過了好幾個5分鐘後,將軍說,他們大概去美濃吃早餐了。

  集合後跟隨他們的車,往今天第一個目標中寮山出發,為了安全起見,開了GPS定位,一路眼看中寮山越來越近,最後超過中寮山,前車卻沒有停下來的現象,還以為變更行程不去中寮山了,不久後前車卻迴轉,原來還是路不熟,找不到登山口,問了兩位路人,得知中寮山在後方不遠處,看GPS的距離大約1.5公里,怕登山口附近沒有停車的地方,於是車停空地,整裝出發。

  往回走在柏油路上,抵達登山口後左轉水泥路,山頂看起來不知是電視或電台的發射台,走著走著眼看中寮山越來越近,僅剩最後50公呎的距離,怎料到,突然間營區的大門出現在路的盡頭,不死心的從營區圍牆旁的小路想繞過營區,營區圍牆繞了半圈沒路,只好退回搜尋路徑,後方100公尺處左側感覺有明顯路跡,往上攀爬,到盡頭處卻仍是營區的圍牆,這時剛好阿兵哥騎機車經過,告知同伴們三角點在營區內,只好死心回程。

  時近中午午餐時間,商量後往金山國小午餐,吃完美味的將軍牌牛肉麵+武陵農場高山白菜湯+日本空運來台草莓大福+鳳梨後,往雞冠山出發,在金山國小即可望見雞冠山,山形特殊如雞冠,大約5分鐘後抵登山步道,右轉階梯上山,走了一段路後遇叉路,直行往觀景台,取右往雞冠山,自此陡上至山頂,登臨山頂視野絕佳,只可惜空氣中水氣多,霧濛濛一片。

  下山後開車往泥火山和養女湖逛逛,看著泥漿往地底噴出,逐漸形成山椎,十分奇特,進入泥火山參觀還要登記,想是來此參觀的人素質不一,常有人破壞或是拿泥漿敷臉的原因吧!眼看時間已接近黃昏,趕緊趕往高屏舊鐵橋賞夕陽,高屏舊鐵橋這裡腹地廣大,遊客如織,已成當地觀光地點,在這逛了一圈後隨即轉往今晚住宿處-陳大哥提供之住宿處,和陳大哥會合後,由陳大哥帶領前往邱羊肉店吃羊肉爐,聽聞這家羊肉店老闆娘也是登山會的會長,大家聊了些山經,喝了點小酒,回陳大哥住宿處時順道買了油條杏仁,杏仁湯很香很濃,油條沾著杏仁湯口味也很獨特,酒足飯飽下躺在床上不一會即沉沉睡去。

ps:感謝淑玲小姐規劃行程,感謝將軍提供午餐及便車,感謝屏東陳大哥招待晚餐及提供五星級住宿處,感謝一
   起出遊的同伴,讓回憶更加精采,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最後就謝天吧,感謝給我們一個出遊的好天氣。



下嶺口交流道後的集合地,包子店。(本來想吃吃看,可惜下午才營業>"<)




店門口利用一些廢棄物搭設出蠻特別的景。




此時此地想著,南部人真悠閒阿!不知道自己何時能這樣?




往中寮山停車處,有一發射台及廁所,腹地廣大。




可見二高及泥山惡地地形




再一張




漿砌卵石擋土牆,和現在的混凝土擋土牆相比,別有一種美感。




又一條慘死輪下的生命




櫛比鱗次的屋瓦




對照後方的現代建築,還是舊建築美。。。




綠意攀上牆




迷你的金山國小校園




好久不見的大象溜滑梯,真令人懷舊。




超越90度的峭壁




曾經在深海裡的貝類,現在已成山壁的一部分。




透光的寧靜




雞冠山上的展望。




典型的背斜侵蝕地形




獨立蒼茫間,緲滄海之一栗







遠望雞冠山




泥火山的泥漿仍噴灑不絕











高屏舊鐵橋,典型的桁架系統




新舊交替。。。火車載運著過往的記憶




hinge模擬系統




昔日磚窯,正整修成展覽館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顏祥 的頭像
    顏祥

    胡思亂想

    顏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