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學時代對於歷史是很有興趣的,或許是因為讀歷史就像讀小說一樣,許多的千古風流人物和令人愕腕的歷史發展,很容易有帶入感,只是每每看到中國近代史的部分,總會有不忍卒睹的感覺,因為感覺到的,都是中國飽受折難,除了遭受列強欺侮,好不容易革命成功,進入民國,好不容易抗戰成功,打敗日本,最後卻遭中共竊據大陸,整個就是一連串的苦難,最後的結果都會扯到,要實現三民主義,反攻大陸解救苦難的同胞。
說起來很慚愧,一直到高中我才知道,原來這些歷史真的是小說,國父並不是那麼偉大;三民主義不是真理;也不會有人小時候看見魚往上游就曉得要立志向上,只是,當原本深信不疑的信念,在一瞬間全部變成虛假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事情,也讓我對歷史的興趣冰消瓦解。既然真實發生過的事,在記載中可以被掩蓋,被扭曲,而獨裁者可以變成偉人、救星,那麼書上所寫的,到底哪些可堪信為真實?或者只是當政者洗腦的工具?只讓你看見你想看的?而不想讓你看的你永遠看不到。
探訪古蹟時,總不知道那有什麼意思。好像古蹟是很熱門的地方,沒去過就落伍了,或是沒去過就少了一些文化的味道?只是去過了又如何?走馬看花到此一遊後,看看先人留下什麼遺跡或房舍,然後恍然大悟喔的一聲,原來這就是前人所住的房子,原來這就是前人用過的東西,,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有時候看到似是平淡無奇的東西,也完全不懂這有什麼價值?或許是熱鬧看多了,看不懂門道吧。
走過許多的古道之後,慢慢引發出一種慾望,想更了解這古道的來由,想知道她存在的背景,想知道曾經發生過的故事,這時候才突然發現,對於台灣這塊土生土長的地方,了解的、知道的是這麼樣的少,為什麼會知道那遠在美國的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為什麼會知道千百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五霸七雄,卻不知道台灣最近這一百年間的許許多多的事?或許是因為冷漠;也或許是因為台灣的歷史從來不被重視。
事物的價值,往往不在事物本身,而在於她背後的價值,或是隱藏在她背後的故事。如果不是這樣,那古蹟,也不過是一些房舍和遺跡,而古道,也不過是一條道路罷了。希望能藉著地圖,不再讓後山繼續淹沒在荒煙蔓草裡,而這關於台灣曾發生過的事,我想知道,渇望了解,更多。
- Apr 10 Tue 2007 21:28
後山地圖讀後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