鳶嘴山,距離上次的造訪,已經將近一年了,原因是大雪山林道去年
因颱風損壞,故整修封閉,原來的公告預計今年年初開放,怎麼知道開放
時間一延再延,一度以為今年大概無緣朝聖了。就在最近的某天心血來潮
- Sep 12 Tue 2006 20:05
三訪鳶嘴山
- Sep 11 Mon 2006 14:01
最近行程
9/16~9/17 馬拉邦山、八卦力山 或 屋我尾山
實際行程:9/16 聚興山 9/17 馬拉邦山
9/20~9/22 玉山前五峰(前、西、北、主、東)
- Sep 04 Mon 2006 21:39
金針花之旅(2)
於砂卡噹結束玩水之後,驅車前往這趟旅行的主題地點赤柯山,因為
在砂卡噹溪玩水逗留太久,抵達赤柯山時天色已暗,好不容易到達這一晚
住宿的地點佳蜜園,飢腸轆轆的一行人,隨即吃起民宿主人準備的金針大
- Sep 01 Fri 2006 08:40
挖糞塗牆
換工作不順利,到處碰壁,心情超獄卒,這次卯起來要去挖糞拉!
準備花幾個月的時間讀書,把這輩子最後的幾個考試考一考,不想再到處受限拉。
- Aug 28 Mon 2006 20:46
金針花之旅(1)
金針花,之前在網路上也看了不少有關金針花的相片,印象中比較深刻
的是六十石山,只是我一直以為六十石山是位於台東,原來卻是位於花蓮。
- Aug 28 Mon 2006 20:04
哈盆露營
哈盆古道,位於台北縣烏來鄉福山村和宜蘭縣員山鄉的交界處,
全長約30公里,本來是日據時代的巡防道及義勇路,哈盆是台灣地區
少數保有低海拔原始闊葉林林相的區域,同時此處蘊藏豐富的動、植
- Aug 15 Tue 2006 13:32
奇萊南峰南華山(2)
話說昨晚領隊說明了一下今日的行程,想登奇萊南峰的,因為來回時間估計要花九個小時,建議早點出發,以免摸黑回來。清晨五時就起床了,〈其實常爬山的應該都知道,這實在不算早拉。)清晨六時出發,沒想到走沒多久,可能因前些日子的颱風形成坍方,造成誤判,結果就是走錯路,探索了一下,發現前方確實無法通過,有的原路折回,有的就直接上切接回步道了。
這麼一折騰,發現快七時了,卻只走了二公里,算算從雲海保線所至天池保線所約9公里,以每小時步行3公里計算,約需3小時,臨行前領隊說從天池山莊至奇萊南峰要花2.5小時,這麼算下來,如果又這麼慢慢走的話,時間不太夠用,因為我還滿想順道走走南華山的,於是加快腳程,在清晨九時抵達奇萊南峰及光被八表岔路口,第一階段算是準時完成了,只是這個,天池山莊在哪?
- Aug 13 Sun 2006 11:32
奇萊南峰南華山輕鬆行(1)
關於奇萊南峰和南華山的登山行程,翻開一般登山社安排的行程裏,大都是標榜著輕鬆、免背公糧、睡袋,最主要就是因為在能高越嶺古道上有著台電的保線所,能夠提供住宿及餐點的服務。而輕輕鬆鬆就能撿兩支百岳,實在是蠻吸引人的,加上看著去年能高越嶺古道相關的紀錄和相片,便報名參加了。
只不過呢,似乎有點自虐傾向的自己,繼上週前往哈盆露營(哈!這個還在偷懶沒寫),背負了25公斤後,這次也背了22公斤,(恩?好像也沒帶什麼東西),只不過帶了些汽水、飲料、水果和零食而已,本想再篩選一下減輕重量,後來查了一下資料,登山口距離雲海保線所也不過4.5公里,沿路又是緩坡,應該不用走很久,不會太累,為了糜爛一點,還是這樣背著行囊出發了。
- Aug 13 Sun 2006 10:39
奇萊南南華山行程紀錄
奇萊南峰,標高3358公尺,二等三角點(編號1469),
十崇之一,百岳排名三十九,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為奇萊連峰中最和
緩的峰巒。位於中央山脈主脊西分的大支脈上;南華山,又稱能高北
- Aug 11 Fri 2006 15:57
記面試
在同一個地方待滿快五年了,這是退伍後待的最久的一個地方,或許是
職業倦怠,或許是業務繁重,也或是精神壓力大,遂萌生了不如歸去的念頭
,以往出現這種念頭,總是略為浮過而已,只是慢慢隨著時間的流逝,那慾
- Jul 13 Thu 2006 21:09
0704福壽山露營之石門山
昨天從合歡溪步道回到露營區後,天空還正藍,原本寄望著能看到
落日餘暉,不過不久,福壽山還是起霧了,只好把希望寄託在半夜的星
空,清晨二時,從溫暖的睡袋中爬起來,帳棚外沾滿了露水,溫度我想
- Jul 12 Wed 2006 21:49
0703福壽山露營之合歡溪林道
- Jul 12 Wed 2006 20:35
0702福壽山露營之合歡山主峰
合歡山主峰,海拔3416(7?)公尺,百岳排名百岳排名第 37,山勢寬闊為十潤之三。
合歡群峰中的百岳,除了石門山,就屬合歡山主峰最容易親近,卻一直遲遲未登上合歡山主峰,一方面除了容易親近,完全不用參加登山社團的活動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聽聞合歡山主峰上有著太多的人為設施,完全破壞了山頂原本的風貌。
- Jul 11 Tue 2006 21:22
950617重遊觀音山
觀音山,係由十八連峰所組成,山名的由來,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因為從遠處眺望時,山形像是一座仰臥的觀音;也有人說,之所以叫觀音山,是因為這裡的廟拜的全是觀音。觀音山主峰為「硬漢嶺」,標高616 公尺。
對我來說,觀音山,是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大學時期在淡水小鎮度過了四年的光陰,觀音山也隔著淡水河,陪伴了我四年,在淡水,只要一抬頭,便可看見,觀音山上氣象萬千的雲霧裊裊,並且像晚娘的面孔,說變就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