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 10 Tue 2008 11:05
關於神山
- Jun 02 Mon 2008 12:56
970604~970608馬來西亞神山預定行程
體驗高山與雨林交織的國度 ~~Kinabalu
- May 01 Thu 2008 21:03
大溪一日遊
- Apr 24 Thu 2008 21:01
<轉貼>Gore-Tex pk eVENT!!
其實在實際測試之後,會發現有很多的材質在透氣上的表現比Gore-Tex好太多,像是Schoeller Dryskin、Lowe Alpine Triplepoint、Nextec EPIC...等,透氣表現都比Gore-Tex好,其中的BHA〔見附註一〕的eVENT與Gore-Tex一樣,都是屬於有孔隙的ePTFE,所以便理所當然的直接單挑Gore-Tex XCR;在兩者的數值上其實都是一樣的(30,000mm & 17,000 g/m2/24hrs),但在美國Kansas大學的實驗後發現,eVent透氣性勝於Gore-Tex XCR(遠勝於Gore-Tex),這是為什麼呢?
在"GoreTex防水家族PK秀"這篇文章中我有提到,最初版的Gore-Tex為了解決孔隙被堵塞的問題,Gore公司也想出了"在當時"很聰明的辦法,就是在薄膜上塗上一層PU來阻絕油污的問題,雖然XCR也已經用技術將透氣性又向前推進一大步,但這"在當時"很聰明的方法,卻不如BHA的方法;簡單的來說,Gore-Tex是非常透氣的薄膜,但在外面上一層PU塗料後,卻使得Gore-Tex喪失了直接透氣效果,而是變成兩段式的間接透氣,而eVENT則是將防油污塗層上在每一條纖維上後再製成,這樣便保留了原有的孔隙,達到真正的直接透氣,在下面的圖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
- Apr 24 Thu 2008 20:57
<轉貼>歷代GoreTex PK
Gore-Tex這讓人又愛又恨的材質,如今似乎已經成為防水外套的代名詞,只是要想買防水外套的人,應該第一個就會想到這"勾鐵絲";本篇文章主要也是分享一些基本觀念,給一些對這材質還不熟的朋友。
Gore-Tex是一種材質,簡單的來說是一層薄膜,如果有看過一些相關報導的人,應該會看到"ePTFE(膨體聚四氟乙烯)"這名詞,而GoreTex薄膜就是PTFE所製成的纖維,所以PTFE薄膜並不是只有Gore-Tex,另外像是eVENT、DENTIK...等也都是PTFE所製成的。
- Apr 23 Wed 2008 20:01
輕量化的第二步-過重和不必要的裝備
將每個裝備一一秤重後,才發現有些東西的重量超乎自己的想像,像大背包竟然重達3.3公斤(已經剪掉過長的調整帶)?和輕量化的背包比較大約就重了1公斤,而680克的充氣睡墊似乎也過重(和泡棉睡墊比較的話),仔細檢視每樣物品的重量,參考目前市面上所有的輕量化物品,並衡量自我的經濟狀況,大約列出幾個輕量化的具體做法:
1.保溫瓶和水壺選擇攜帶1個,可以減200g(不用花錢),傾向攜帶保溫瓶,不過容量不夠,水袋內需再裝500cc的水。
- Apr 22 Tue 2008 20:09
輕量化的第一步-檢視裝備及重量
幾次縱走下來,發覺自己並無法走的很輕鬆,或許是因年紀漸長體力衰退,或許是訓練不足,但更多的原因是背負的重量太重,為了縱走更輕鬆,為了讓自己再未來的日子走更久,為了有更閒適的心情看山看雲,決定朝向輕量化的方向。
觀看的不少關於輕量化的文章,認為首要輕量化的是慾望,每次都為了享受和在山下一樣的物質,準備了過豪華的食物和裝備,或許到了享用那一刻是滿足的,不過這一刻的滿足要用一天背包上的重量來交換,現在想想好像不是很划算,到了山上,就把物質慾望降到最低吧。
- Apr 18 Fri 2008 18:59
瑞里古道瀑布賞螢之旅(2)
瑞太古道,位於嘉義縣梅山鄉瑞里村境內,海拔介於 1,000~ 1,500 公 尺 之間。瑞里村原名「幼葉林」,其源自於早期地域內幼葉仔樹(樟葉楠)多且茂密成林,故名之。這條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古道開發於 1870 年間以便於民間交通及墾植農作等,民國二十年於方便瑞里、太和地區居民擔送農產與通學進行修改工程,至今仍為聯絡瑞里太和間的著名步道。
登山口位於鹿仔菜林的鼎豐茶場旁,全長約 5.2 公里,沿途景點包舌忘憂林、牛樟巨木、七步回音谷、抹油坑、英雄坡,途中在抹油坑分為兩支段,較陡峭者為往英雄坡,而另一段坡度較為平緩,兩支段於觀景亭交會後接太和油車寮。
- Apr 15 Tue 2008 18:55
瑞里古道瀑布賞螢之旅(1)
- Mar 27 Thu 2008 19:45
讀哈山的行過塔塔加有感
在那個悶悶的下午,或許是上帝又為我開了一扇窗,總覺得每次走到死胡同時,轉個彎,就這麼不經意地,碰觸到那,令我震顫的文章。
/是因為喜愛獨處,才踏上旅途。獨處可以靜靜地沉思,也可以放肆地感傷……獨處可以在這眾人一致向風潮致敬的年代閱讀自己,確定自己身處何方。在閱讀自己的旅途中,不需要美食、飯店與人物。/文章開始之前是這樣一段敘述,我並不知道這是作者的自述還是他人對作者的介紹,但是光是這段文字,就足夠讓我迷醉,而這樣一個人的旅行,也一直是我心嚮往的,只是一直難以明確的陳述那種感覺,而現在,我知道,我想確定自己身在何方,是了!就是這種感覺。
- Mar 21 Fri 2008 17:27
南二段記行(7)(完)
走了6天的行程,到這天已經接近尾聲了,雖然十分不捨,也還是要下山去。
從觀高到東埔這段路,陸續也已走四次了,但是印象中最美麗的,還是第一次走的時候,那觀高坪上的驚喜、那沿途盛開的花朵,下次真的要特別選時間再上來一次,不為爬山,只為領略步道之美,不過話說回來,至少還會有兩次會從東埔上山,除了八通關古道全程之外,就是馬博橫斷了,期待這兩個行程的到來。
- Mar 17 Mon 2008 22:03
南二段記行(6)
這天的行程是一早先輕裝攻大水窟山,回來後再重裝由八通關古道腰繞至中央金礦山屋,再到觀高服務站住宿,自己因為上次走八大秀,從秀姑坪到大水窟山時,因為時間不夠只好放棄登頂的緣故,很想重裝上大水窟山屋,再從大水窟山下到秀姑坪,把缺少的這段路連結起來,不過,行程既然已經這樣安排,這段就再留待下次吧!(好像又有理由上山了)
清晨3時30分起床,整理好背包吃完早餐後,5時往大水窟山出發,今天的天空跟前幾天相比,天空中的白雲明顯增多了,清晨6時10分,太陽升起,6時50分到達秀姑坪營地,這裡相當平坦,點綴著樹木殘枝,讓人很想在這裡露營,7時10分抵達大水窟山,四周展望良好,北側的玉山群鋒近在眼前,而西望南二段群峰,過去幾日內走過的山頭,也都清晰無比,此時的心裏感觸相當深,在第四天缺水時,那種想要快點下山的念頭一直在心裡盤旋,但是眼看這次的旅程已快到達終點了,回首來時路,卻又十分的不捨。
- Mar 17 Mon 2008 18:41
南二段記行(5)
前一晚大夥熱烈討論,到底這天應該怎麼走,照預定計畫今天應該是走到大水窟山屋住宿,但是很怕大水窟池沒有水,缺水的恐懼已經籠罩在每個人的心上,再加上昨天大家走路的狀況實在差到極點,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那今天的路更是有的走了。領隊決定過達芬尖山後,在三叉路口取左往荖濃溪營地,再上到四叉路口,輕裝往返大水窟山後,下至中央金礦山屋住宿,這個決定雖然可以確保沿途水源,但是疲累的程度恐怕和第三天不相上下,心裡也做好了不上大水窟山,下次再來的打算。
- Mar 15 Sat 2008 18:35
南二段記行(4)
今天的行程應該是輕鬆的,依照行程紀錄一般5~6小時就可以走到塔芬山屋,照道理說今天應該是很悠閒的一天,可是,為什麼不是這樣呢?
原來,轆轆山屋沒有水,轆轆山屋沒有水,這款ㄟ帶誌安那ㄟ來花生?不是,是發生。這對於長途跋涉,累到要死的我們來說,真無異是雪上再加霜,從來也沒想過,上山天氣太好會有這種事情,不過遇到了還是要忍耐,還好昨日的行動水還剩下一點,今天早餐本想胡亂吃些乾糧,可惜吞不太下,打定主意今天途中如果有水源地,就先停下來煮東西吃個飽。